流传于雪峰山区的龙潭镇大华乡小黄、竹园两村的蚕灯舞,独具一格,是全国唯一体现农耕民俗的灯文化,传承着乡村百姓对农耕文化的重视和崇拜。 蚕灯舞流传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,这种灯文化艺术在全中国都是独一无二的。 住在溆浦县大华乡小黄村3组 张祖选,是蚕灯舞的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。春节临近,他便开始忙碌起来。粗大的楠竹在他的刀下一会儿就变成细细的竹蔑,他要开始制作蚕灯了,每串蚕灯全长5.3米,分头、身、尾三节,蚕头由细细的竹篾编织,嘴里挂有“元宝”,意为“招财进宝”。身、尾由四根长棕绳连接36个竹篾圈组成,内点30支蜡烛,外蒙白布。颈圈、尾圈直径30公分,蚕身直径40公分,尾尖扁形,长80公分。 蚕灯舞动起来非常有趣,十分好看。虽没有龙灯那样粗犷、威猛、阳刚和热烈,但它完全模仿春蚕的蠕动,把春蚕那种雍容的神态和娴静的生活习性,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,细腻而又不失夸张。在唢呐和锣鼓的音乐声中,婉转灵活,伸曲自如,头尾相顾,幽闲自得,维妙维俏,十分逗人。所以,蚕灯又被人们称为“斯文灯”“文明灯”。主要表演项目有“三多财喜”“比翼双飞”“夫妻恩爱”“双蚕抢宝”“抬头见喜”“八仙相会”“莲花盛开”“宝树采桑”“展望楼台”“春蚕吐丝”“太极图”“春蚕上树”“春蚕过桥”“双蚕吃叶”“双蚕缠腰”“单关门”“双关心”“拜四门”“礼节舞”“双鞭炮”等,给人一种清新纯朴、吉祥喜庆、不畏艰难、团结互助、和睦相处的感觉,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和伟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