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麻阳花灯”是流传于湖南省麻阳境内每个村寨的花灯歌舞、花灯演唱和花灯戏的总称,是集歌、舞、乐于一体的综合民间艺术形式。 麻阳花灯戏属民间小戏剧种,是由民间歌舞——花灯、茶灯、地花鼓和“调子”发展而成的民间戏曲剧种,分湘西花灯戏、平江花灯戏和嘉禾花灯戏。 每年从正月初一到十五,麻阳苗寨四乡的花灯队,举起“种灯”,敲响锣鼓,走村串寨,玩灯拜年,一片节日欢乐景象。 麻阳花灯遍布于全县各个村寨,有三百多曲目近百个戏剧,据民间艺人口传,早在盛唐时期,民间花灯就十分流行。花灯又称“跳灯”、“摆灯”。玩灯时,多由一丑一旦表演,丑角为男子演,俗称“赖花子”(又称山花脸),旦角多为女子演,也有男子扮,俗称“灯姑娘”(又称山姑娘)。“赖花子”画着蛤蟆脸,头包彩帕,身穿镶花对襟彩衣,腰束彩带,好象苗乡的彩竹。灯姑娘头戴凤冠,身着彩裙,手执花扇,恰似苗乡盛开的山花。表演形式多为2人(一旦一丑)转式花扇舞。扇式变幻无穷,舞姿刚柔相兼。伴奏伴唱的音乐,多属民间小调,优美动听,散发着浓郁的苗乡气息。花灯在其发展过程中,吸收了江南小调和本地山歌、苗歌、傩愿歌等音乐成分,唱腔高亢悦耳,词曲丰富优美,舞姿热烈欢快。
|